兵王归田,但开局只有一亩三分地!

兵王归田,但开局只有一亩三分地!

主角:萧峰林溪
作者:跨时空摸鱼选手

兵王归田,但开局只有一亩三分地!第1章

更新时间:2025-10-18
全文阅读>>

萧峰,男,二十八岁,前龙牙特战队“孤狼”突击组队长,精通徒手格斗、远程狙击、野外生存、诡雷布置等二十三种杀人……不,作战技巧。

此刻,这位双手能轻松组装任何主流枪械、双眼能在千米外分辨出树叶纹理的兵王,正对着一亩三分地,和一把崭新的锄头,陷入了长达十分钟的宕机状态。

阳光有些晃眼,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牛粪混合的奇特味道,与他熟悉的硝烟、丛林和汗水味截然不同。这里是青川村,一个地图上需要放大七八次才能找到的偏远山村。他来这里,是为了一个承诺——替他牺牲的副队长赵大海,守护好他老家的这片地,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老婆孩子暂时没有,热炕头有一个,地,也分到了。

但问题是,这玩意儿怎么用?

萧峰捡起那把锄头,入手冰凉,结构简单粗暴,一根木棍加一块铁片。和他熟悉的AWM狙击步-枪比起来,这东西连个说明书都没有,简直是反人类设计。他学着记忆中村民的样子,挥舞了一下,锄头以一个诡异的角度砸在地上,溅起的泥点子精准地糊了他一脸。

“妈的……”萧峰抹了把脸,吐出嘴里的草根,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不对,是自己的姿势有问题。任何工具,都有其最优使用参数。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精确到毫秒的弹道计算公式、风速测算模型、人体肌肉发力图……几秒钟后,他猛地睁开眼。

有了!

他将锄头扛在肩上,左脚向前跨出半步,身体微侧,双腿呈标准的战术射击姿-势。他屏住呼吸,眼神、锄头尖、前方的一块土疙瘩,三点一线。

“喝!”

一声爆喝,他腰部发力,手臂肌肉坟起,手中的锄头带着破风声,以一个完美的抛物线,狠狠地砸了下去!

“当!”

一声巨响,火星四溅。锄头精准地……砸在了一块深埋地下的石头上,震得他虎口发麻,整个人差点没飞出去。锄头刃卷起了一个难看的豁口。

不远处,一个叼着旱烟的老大爷,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吧嗒了两下嘴,摇摇头,扛着自己的锄头慢悠悠地走了。

萧峰的脸黑得像锅底。

“耻辱……”他咬牙切齿地低吼。想他萧峰,代号“孤狼”,在境外执行任务时,一把军刀就能端掉一个佣兵小队,如今却被一块地、一把锄头、一块石头给公开处刑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用常规思维,必须启动战术思维。

他将这片地迅速在脑海中进行网格化分区,A1到C3,共九个作战区域。目标:肃清所有“敌对目标”(杂草和石头),完成“阵地平整”(翻地)。

他扔掉那把“性能不可靠”的锄头,从背包里拿出了一把……工兵铲!

这玩意儿他熟!挖战壕、做陷阱、近身格斗,样样精通。他眼神一凛,一个标准的匍匐前进,迅速切入A1区域,手中的工兵铲上下翻飞,动作迅捷而高效,泥土和草根被整齐地翻到一边。

一个小时后,当村民们扛着农具准备回家吃饭时,全都目瞪口呆地停在了萧峰的地头前。

只见那片一亩三分地,像是被炮弹洗过一样,被挖出了一条条标准规格的散兵坑和交通壕,中间还点缀着几个像是机枪点的圆形工事。而萧峰,满身是泥,正站在“阵地”中央,叉着腰,喘着粗气,脸上却带着一丝完成高难度任务后的自豪。

“报告首长!”他下意识地对着天空喊了一声,随即尴尬地闭上了嘴。

“那……那是萧家那小子吧?”

“他这是种地还是准备打仗啊?”

“脑子……是不是在部队里给搞坏了?”

村民们的议论声,像蚊子一样钻进萧峰的耳朵。他看着自己的“杰作”,又看了看别人家平整如镜的田地,兵王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第一次,有点挂不住了。

他好像……把事情搞砸了。

入夜,萧峰躺在赵大海留下的老屋硬板床上,翻来覆去。窗外,蛙声一片,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宁静。他从枕头下,摸出一张已经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五个穿着迷彩、脸上涂着油彩的年轻男人,勾肩搭背,笑得像个傻子。赵大海就在他身边,搂着他的脖子,露出一口大白牙。

“疯子,等咱们退了,就跟我回老家种地!我跟你说,那活儿可比打仗简单多了,土里刨食,踏实!”

“大海……你骗我。”萧峰喃喃自语,“这玩意儿,比拆炸弹还难。”

他坐起身,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不行,不能认输。“孤狼”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两个字。明天,必须拿出更严谨、更科学的作战方案。

他翻身下床,从包里拿出纸和笔,借着月光,开始绘制明天的“播种作战计划图”。上面布满了各种战术符号、等高线和火力覆盖范围……

如果赵大海泉下有知,看到这一幕,大概会愁得从地里爬出来,亲手教他怎么用锄头。

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青川村的村民们发现,那个叫萧峰的退伍兵,似乎更“疯”了。

清晨五点半,村里的大喇叭还没响,萧峰地头的小音箱里,已经准时传来了嘹亮的军号声。他自己穿着一身迷彩作训服,正在地里一丝不苟地做着热身运动,那套动作,标准得可以直接上军事教学片。

村民们扛着锄头路过,都绕着他走,生怕被他拉过去一起“出早操”。

萧峰对这些目光毫不在意。昨晚,他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春季播种一号作战计划”。核心思想只有八个字:科学规划,精准打击。

他买来了村里最好的玉米种子,在他眼里,这些不是种子,是“预备役士兵”。他没有像其他村民一样随便撒在地里,而是拿出一卷工程测量绳,在翻好的土地上,拉出了一道道笔直的网格线,每一条线都用石灰粉做了标记。

“所有单位注意!”他对着空无一人的田地低吼,“现在进行战斗编组!以五颗种子为一战斗小组,小组间距五十厘米,行间距八十厘米,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足的火力……不,阳光和养分空间!”

他像是在摆弄一盘珍贵的棋局,将每一组玉米种子,都以堪比埋设地雷的精度,小心翼翼地放进挖好的小坑里。整个上午,他的一亩三分地,愣是被他搞成了阅兵的方阵,整齐划一,赏心悦-目。

村里的老会计路过,拿着算盘扒拉了半天,惊奇地发现,这小子种的玉米,居然严格遵守了等差数列。

播种完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日子,才是对“部队管理”的真正考验。

每天清晨,萧峰都会准时“检阅”他的玉米苗。当那些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时,萧峰的脸上露出了老父亲般的微笑。

“不错,都是好兵!”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有的苗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甚至有些歪歪扭扭。这怎么行?一支没有纪律的部队,就是一盘散沙!

于是,青川村历史上最魔幻的一幕出现了。

萧峰开始给他的玉米苗“站军姿”。

他找来一些细竹签和小绳子,将那些长歪了的玉米苗,一棵棵地扶正、绑好,确保每一棵都与地面保持完美的九十度角。对于那些长势过快,“冒尖”的“刺头兵”,他会毫不留情地掐掉顶端的一点嫩芽,美其名曰“挫掉锐气,磨练意志”。

“全体都有,向右看齐!”他每天都会在地里巡视,像一个严厉的教官,“看看你们旁边那棵!都长得那么高了,你们几个怎么回事?思想上出了问题是不是?”

他甚至还搞起了“思想教育”。每天傍晚,他都会对着他的“玉米方阵”,朗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开始,村民们还只是觉得好笑。但渐渐地,大家看他的眼神,就从看傻子,变成了看神仙……经病。

只有村西头的农学女博士林溪,每次路过萧峰的地,都会停下来,拿着个小本子记录着什么,好看的眉毛皱在一起,表情像是发现了什么珍稀的保护动物。

然而,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被绑着“站军姿”的玉米苗,因为生长空间受限,开始变得细弱不堪。那些被“磨掉锐气”的壮苗,则彻底停止了生长。最要命的是,由于排列得太过整齐,连通风都成了问题,一些病菌开始在“纪律严明”的方阵里悄悄蔓延。

一个月后,当别家的玉米已经长到半人高,绿油油一片,充满了生命力时,萧峰地里的“玉米士兵”们,却像打了一场败仗,个个面黄肌瘦,稀稀拉拉,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产量,毫无悬念地,全村垫底。

萧峰站在地头,看着自己的“残兵败将”,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他想不通,严格的管理,铁的纪律,怎么到了这里,就完全失灵了呢?

那天,林溪终于忍不住,走了过来。她指着地里一棵被绳子勒得快要断气的玉米苗,对萧峰说了一句让他记了很久的话。

“萧先生,植物不是士兵,它们不需要纪律,需要的是自由。你这不是在种地,你是在办军营主题的植物集中营。”

说完,她摇摇头,走了。

“集中营……”萧峰咀嚼着这个词,看着满目疮痍的土地,他那颗比花岗岩还硬的心,第一次,出现了一丝裂痕。

他引以为傲的整个知识体系,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被证明……一文不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APP阅读
APP,阅读更加方便 立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