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嬷嬷面如死灰,瘫软在地上,冷汗浸湿了后背的衣衫。
完了!
王嬷嬷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皇帝竟然直接派人来了!
国公府的算计···全部落空了!
沈静姝在张嬷嬷的搀扶下,对着圣旨恭恭敬敬的叩首:
“臣女沈静姝,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的声音虽虚弱,却字字清晰。
李公公亲自扶起沈静姝,把圣旨交到她手里。
看着沈静姝苍白的小脸,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转而对着跪在灵前的一众人说道:
“沈**节哀,保重身体。陛下口谕,让咱家护送**扶疚回京,一路的安全,自有御前侍卫负责。**有何需要,尽管吩咐!”
在场的所有人都听的真切,皇上这是准许沈淮安葬在京城,而且以后沈静姝有皇帝照顾,谁也不能打沈静姝的主意。
沈淮安的家财以后也只能归属她一人,她现在有皇帝撑腰,即使是一介孤女,又有谁敢对沈静姝说什么?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敢多言语什么。
沈静姝谢过李公公,转身目光再次投向面无人色的王嬷嬷。
“圣意已明,李公公在此。嬷嬷,请回吧!”
沈静姝轻声的咳嗽了几声。
“转告舅舅,舅母,静姝需要为父守灵尽孝,待陛下召见,自当入京叩谢天恩。”
“国公府的‘盛情’,静姝···心领了。”
‘心领了’三个字,说的极重,充满了讽刺。
王嬷嬷彻底的瘫软在地上,被小厮搀扶起来连滚带爬的退出了灵堂。
来时趾高气昂,去时狼狈不堪。
李公公看着沈静姝,心里带着些欣慰。
沈公,你也可走的安心了!转身对着沈淮安的灵柩鞠了三躬。
沈静姝看着堂前离开的王嬷嬷,心里的石头落地。
她强撑的力气仿佛被抽走,眼前阵阵发黑。
她扶着张嬷嬷的手臂,对着李公公深深一拜:“静姝,谢陛下隆恩,谢公公照拂。”
李公公示意她不要客气。
李公公安排着御前侍卫操办着一切,又嘱咐沈静姝好好休息。
走到院子时,望着江南的天,她知道入京之路,已然不同。
*
王嬷嬷一刻也不敢耽搁,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国公府,此时她只觉得浑身的骨头都移了位。
她向宋氏叙述着沈宅的事情。
宁国公夫人宋氏,虽已生了两子三女,但是岁月一点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反而因为掌家,她脸上更多的是威严。
京城谁人不赞她,会教育子女,多少王公贵族找她讨要心得,都希望自家儿女能像宁国公府一样。
大女儿入宫为妃;二女儿嫁的郡王;大儿子年纪轻轻就中的状元,如今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待字闺中的小女儿正在义亲;虽然小儿子还没有考取功名,但是也在京城享有才子的称号。
宋氏因着子女出色,把掌家之权狠狠的握在手里,国公爷对她也是宠爱有加,从未纳妾。
听完王嬷嬷的叙述,宋氏狠狠地砸了手里的茶盏。
“皇上怎么会插手,宫里竟然一丝风声都没有?”
王嬷嬷跪在地上,此刻害怕的浑身发抖。
“夫人,如今陛下已经下了圣旨,表**恐怕不会来府里。”
王氏的手狠狠地攥成圈,她很不喜欢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皇上竟然对沈淮安如此重视,只是死了一个盐运使,皇帝为何?”
人都死了,还要给她添堵!
宋氏此时头疼的厉害。
“老爷回来了吗?”
她身边的春兰回斌道:“老爷回来了!”
宋氏起身向书房走去。
*
半个月后,在李公公的御前侍卫的周密护卫下,沈静姝扶着父亲的灵柩,抵达了京城。
沈静姝的身体在精心的调理下略有好转,但是一路奔波,依旧柔弱。
灵柩停在皇家寺院,由礼部负责后续安葬事宜。
皇上给了沈淮安最大的体面。
沈静姝则被直接带进了皇宫,引至御书房外等待召见。
金碧辉煌的宫殿,带着无形的威压。
沈静姝深吸一口气,挺直了单薄的脊背。
前世皇上的圣旨是下到国公府的,国公爷直接拒绝了,宣旨的太监都不曾见过沈静姝。
事后才有人告诉她,她当时一心觉得国公府是真心待她,不曾多问。
如今想来,国公府那时已经绝了她的后路。
“宣—沈氏女静姝觐见!”
内饰悠长的传唤声响起。
沈静姝猛吸一口气,低眉敛目,步履沉稳地踏入了御书房。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和墨香。
她依礼跪拜:“臣女沈静姝,叩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她的声音清亮,不卑不亢。
过了好一会,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平身!”
沈静姝起身,低着头站在那里。
“抬起头来!”
沈静姝缓缓的抬头,御案后,身着明黄常服的皇帝目光如炬,打量着下方的少女。
只见她身形单薄,,面色苍白,却无一丝怯懦。
她规矩的站在那里,眼神低垂却并非畏缩,反而给人一种清清冷冷的感觉。
这与宁国公府之前描述的“怯懦孤女”形象,大相捷径。
但是跟他印象中沈淮安那个娇养的女儿,更是相差甚远。
皇上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在她身上他好像看见沈淮安的身影。
“咳咳···”
听见旁边的咳嗽声,皇上回过神,不满的看了眼站在旁边的男子。
“淮安···去的突然!”皇上缓缓开口。
“朕,痛失臂膀,而你,也失去父亲·”
沈静姝听见皇帝如此说,眼眶微红。
再次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哽咽:
“陛下垂念,父亲在天之灵,定感念天恩。”
“起来回话,李庆言赐座。”
皇帝对着李公公挥了下手。
沈静姝跪在地上继续说道:
“父亲生前常言,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陛下打理江南盐政,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父亲···是为了陛下尽忠而死,死的其所!臣女,虽悲痛难抑,亦为父亲能全臣节而···”
沈静姝此时已经抽泣起来,后面的话也没能在说下去,李公公立马上前扶起她。
劝着她节哀。
站在皇上旁边的男子,打量着眼前的女子。
着实聪明!
一番话,即点明了父亲的忠诚与功绩,又隐晦地强调了父亲的死是为国事,更表明了自己的深明大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