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失败者,人们通常称呼为反派的角色记录的故事。
与人们所熟知的严谨的伟大的史诗不同,它荒唐得像创造日月星辰的神话故事一般。
当我提笔写下它时,总会想到曾经那个与儿女白话的我,
像所有人一样嘲笑着那些反派所留下来的记录与真正的故事大相径庭。第六伟大史诗早期,
我相信我所经历的会成为继第五伟大史诗后的新伟大史诗,
发生了世人皆知的由我策划的宫廷政变。在这场阴谋中,皇帝遇刺,皇子们几乎全部遇害,
只有一位幼小的皇子逃过一劫。背负着向我复仇的信念,怀揣着重振帝国的雄心,
他开始了悲惨的童年。在皇权的真空期,我扶持的太后派把持着朝政,一面加强我的力量,
一面削弱着其他八个诸侯的力量,为我称帝做准备。这些都是后来光复的帝王,史诗的主角,
我活着时人们这么称呼他的,亲口告诉我的,估计与伟大史诗大差不差。
或许伟大史诗还会记载,那时的我正在与草原来的游牧民族打仗。
在游牧民族的北域侵攻之前,斥候为我传来敌人似乎正在大举集结的情报。
我作出敌人将大举进犯的判断,征召壮士加强边防线的卫戍力量,从后方向边防线运输物资,
要求边防线上的各将领随时准备接敌,同时集结起主力北域军团。
我给边防线各将领下达的命令是不用担心友军的情况,只需要守好自己的防区,
其他情况野战军会解决。做好准备后,游牧民族的北域侵攻也开始了。开战日,
我收到的军情显示,敌人似乎分三路进犯。结合军情,我又仔细研究了地图,
认为敌不是三路主力,也不是一路主力,而是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为主力,
在大平原会师后席卷北域。敌第一路军攻势虽然最猛烈,然而路线上有着大量山地,
即使敌人真的头铁硬啃下那要塞般的关隘,进入不利于发挥自己强大骑兵的狭窄平原,
也很大概率会在野战中失败,而一但撤退时断后出问题,
挤在狭窄道路上的敌军会遭受灭顶之灾。相反,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的路线平坦开阔,
敌操作空间更大。大平原位于北域东方,敌可以以此为跳板转向自东向西进攻。
然而不以第三路军为单主力却设置两路主力,是基于第三路军前进的路上有支流众多的济水,
恰逢前不久北域降下一场多年难遇的暴雨,水位上涨,需要借助船只通行。
而不以第二路军为单主力,是因为就军情判断来说我军会重点布控阻击第二路军的进击。
而两路主力就不一样了,借我军重点防御中段,在我右段率先突破,然后侧击我中段防线,
迫使我军重新部署,以达到敌两路会师的目的。在预测完敌军的行动后,我决定先发制人,
率领北域军团会战敌第二路军。在敌第二路军败退后,我得知了遥远的京城发生的事。
老实说,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和其他诸侯要么是亲王要么是联姻不同,
我是唯一的外姓诸侯,享受着坐镇一方的权利,
也履行着守护一方安宁和向中央上缴税收的义务。我和皇帝的关系,
更像是商户中那种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在敌军的大举入侵被我挫败后,
我本想着在解决暴雨与战争后能暂时给自己放假,然而太后传来旨意,要求挥师北伐,
以警告胆敢入侵的游牧民族。于是,在伟大史诗的早期,继北域侵攻之后,
我一直在游牧民族的土地上作战,
经过四场大型战役后终于将游牧民族驱逐到那冰天雪地的大荒原。
正当班师的我以为自己终于能放假时,伟大史诗的中期到了。这个时期,
因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其他八个诸侯开始大打出手。当然,
我估计伟大史诗也可能这样记载:因为我挑拨离间忠诚派的关系,
一场忠诚派间的战争爆发了。然而不管怎样记载,毋庸置疑的是,
那个不平凡的少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峥嵘的岁月。
大史诗会不会留下这样的记载:其他八个被蒙蔽的诸侯因为我的算计而先后被北域军团击败。
是的,本应在诸侯混战中摸鱼的我还是在打仗。我还记得,第一个来找我打仗的诸侯,
直接打出了吞并北域的旗号,最后被北域人打的妈都不认识。第二个来犯的诸侯,
带着大军驻扎在北域,一边要求北域供应大军的需求一边多次派遣部队在乡下劫掠。
我本想着以和为贵,结果他们变本加厉地作威作福。最后,忍无可忍的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放任部下组建一支八百人的突击部队突袭骑在脖子上拉屎的十万大军。
这支军队来时有多警惕,被突袭时就有多松懈,最后打了大胜仗的八百好汉,
我重赏并在全军面前表扬了他们。为了向我的将士们表达歉意,我立下规矩,
不是中央和北域的人,踏上北域的土地即可被北域人视为敌人。
第三个诸侯和第四个诸侯的军队也想体验高人一等的感觉,进犯北域,
在多次警告未果后被北域军团击败。这时我隐隐感觉到了不对劲,
虽然因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使得八大诸侯无视中央互相兼并,
也不应该来没有野心还想躺平的北域。除了第一个诸侯的行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其他三个诸侯更多的是一种挑衅,面对诸侯的主力既不在守卫自己的领地,
也不在与其他雄心勃勃的诸侯打仗,反而是来北域求锤得锤的情况,
我认为是已逝皇帝的兄弟们与亲家们想先让我出局,尽管我以为自己是局外人。
然而谋士却告诉我这个理由很牵强,因为第二个诸侯虽然好像是挂羊头卖狗肉,
驻扎在北域待我放松警惕后突然袭击,可是却像来度假一般,更是由于懈怠导致大败而归,
似乎一开始就不是来图北域的,硬要解释为图北域就只能认为这个诸侯的军队太差劲了。
那时,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真相竟然那么离谱。
第五个诸侯和第六个诸侯的军队果然不出我所料也来到了北域边境,
他们派来的使者声称他们在这里会战,不会打扰到北域。但是我不会信他们的,
不过我还是给他们机会,只是设了埋伏而并不打算主动出击。
本应该打起来的两位诸侯看我似乎没有监视他们,不约而同地挺进北域,
最后中了埋伏被全歼于北域。这后面大概是看出我提防了诸侯军,直接轮流来北域打仗,
连借口都不找了,只是一味进攻。我终于忍无可忍,挥师南下,
在多次挫败诸侯联军后与诸侯们达成了休战协议。当我问到为何联起手来冒犯北域,
他们和我说为了不让北域坐收渔翁之利而想着削弱甚至兼并北域。
当我以为太平日子终于到了,想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估计时间来到了伟大史诗后期,
因为与我的大军一同来到北域的还有使者,他说他代表了回到京城的青年皇子。
伟大史诗会怎样记载它的后期呢?根据其他五大伟大史诗的记载,
不难猜出到羽翼丰满的主角强势崛起的时刻了。使者和我说,在我与诸侯们打仗的时候,
主公也在与诸侯们打仗,今日为这个诸侯打那个诸侯,
明日可能就反过来为那个诸侯打这个诸侯。他还说到,因为主公的公平正义,
其他八个诸侯都已经为主公的魅力所折服,誓死追随主公,并一再强调主公没有与我打过仗,
主公自己还为和平做出了巨大努力,对于带领诸侯军与北域军打仗主公是直接拒绝的。
虽然我心里想着再打下去其他诸侯还在不在都不好说,但还是没有点穿使者。最后,
使者告诉了我他来到的目的,主公要见我。于是我来到了京城,
在与家人团聚后我去见了青年的主角。我本想着辞去北域王的职务,是的,
北域王虽然是诸侯,却是一个职务,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应对来自游牧民族的威胁。
而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其家族都被皇室控制在京城。但是他拒绝了,
为了留住我他对我推心置腹,和我讲述了他悲惨的童年,峥嵘的少年,而现在,
青年的他将从失去人心还在垂死挣扎的太后派手中夺回皇位,重振帝国。
他说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当之无愧的帝国战神,本应准我辞职之请,
然而现在的帝国需要我,他相信这将会是第六伟大史诗的时代,
而我将成为这当中最耀眼的主角。除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还许诺了各种特权,

